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也是山西三建建企七十周年。穿过历史烟云,望向太行西麓,山西三建始建于1952年,为建设国家重点国防工业项目而诞生,历经萌芽、奠基、发展、成熟、升华五个阶段,于和平年代励精图治,于改革开放时期创新求索,于新时代争创行业一流。七十年来,企业融合多种文化,汲取海河精神、太行精神、吕梁精神、三线精神、大庆精神、抗震精神、抗疫精神、援藏精神等,凝练升华形成“建德、建友、建业”的“三建核心理念”。今天,我们一起追寻企业在唐山大地震、汶川特大地震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、彰显国企担当的感人故事。
在中华民族每一次抗震救灾中都有一种被瞬时凝聚起来的力量,让大自然在疯狂的咆哮声中归于沉寂,这种力量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。抗震救灾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,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实施,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,共同与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所铸造出的精神。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含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的互助精神,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以人为本、尊重科学的务实精神。
七十年,沧桑岁月,砥砺前行;七十年,栉风沐雨,春华秋实。山西三建始终秉承“奉献精品、开创未来”的企业使命,用青春与睿智书写建设者的华美乐章,用才艺与美德张弛建设者的豪迈和壮举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沉淀着三建人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,记录着三建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,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三建人的荣光、梦想与精神。几经调遣,他们听从党的召唤,南征北战;几经分合,他们固守担当使命,传承红色基因;几经更名,他们始终艰苦奋斗,本色不忘。
抗震救灾 彰显国企大爱
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,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.8级大地震,唐山被夷为一片废墟,北京市、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,共造成24.2万人死亡,16.4万人受重伤。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带着毛主席的指示,主持召开紧急会议,迅速成立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,就如何抗震救灾展开紧张部署。同时,派遣煤炭工业部部长肖寒、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、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、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考察灾情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十分关怀,组织大量人力、物力赶往灾区救援。各种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,伤病员和老人儿童很快得到妥善安置。
患难与共,才能共克时艰。8月初始,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组织两个慰问团对天津、北京、河北籍职工进行慰问,提前发放受灾地区职工工资,对困难职工发放救济款,并筹集1001米塑料布、1091根竹竿、725米油毡等物资用于抗震救灾。爱心不论大小,善举不分先后。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,公司上下竭尽所能,用爱心与善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惦念。在传递爱与温暖的路上,我们坚信,涓流汇集,足以涌成江河;绵力聚集,定能众志成城。
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.0级特大地震,最大强度达11度,波及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重庆等16个省(区、市),受灾总面积44万平方千米,受灾人口达4561万。汶川地震在强度、烈度、震级等方面均超过唐山大地震。重灾区域大都处于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带,地震发生后交通与通信中断、河道阻塞、天气异常恶劣,救援人员、物资、车辆和大型救援设备无法及时进入现场。
灾情就是命令,时间就是生命。中央政治局紧急部署救灾工作,要求各有关部门紧急行动,将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,不怕困难、顽强奋战,全力抢救伤员,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,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。在党中央、国务院、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,国家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、动员范围最广、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。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。
国家有难,国企担当。5月13日,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的号召,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会议,统筹部署抗震救灾相关工作,并下发《关于组织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》(晋建三 办发〔2008〕59号)。同时,公司响应国务院号召,在5月19日至21日中午14时28分起,组织职工默哀3分钟,并汽车鸣笛,以表达对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。公司及基层单位两级领导一方面深入项目一线安抚四川籍农民工,另一方面慷慨解囊,并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。党员干部群情激奋、争相奉献,以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支持。职工群众得知募捐消息,也在第一时间汇聚爱心。短短几天,公司上下共募捐善款517556.5元,其中职工个人捐款467556.5元(含特殊党费176918元)。
进入冬季后,公司再次开展“送温暖、献爱心”捐款捐物活动,时任公司经理的杨雷平心系灾区人民,带着国企担当与社会责任亲赴汶川县地震重灾区,代表天博TB官网(中国)有限公司再次向四川灾区捐款10万元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,公司捐款总计617556.5元,成为当时公司历史上募捐善款最多的一次。而当年,公司年施工产值10亿元、竣工面积44.7万平方米,职工年平均工资仅19500元。职工们生活并不富裕,但在祖国有难、四川同胞遭受地震灾害之后,毅然纷纷解囊,伸出援助之手。这正是三建人“建德、建友、建业”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灾后重建 提供技术支撑
地震无情,人间有爱。在党中央作出“一省帮一重灾县(市)”的决策部署后,山西举全省之力,迅速开展对口支援茂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。面对灾区山河破碎、家园被毁、疮痍满目、百业待兴的实际,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,按照山西省委、省政府的安排部署,于2009年3月9日委派耿秋红、王双全两位职工代表长治市参加山西赴川援茂农房重建技术指导。山西赴川援茂农房重建技术指导队到达成都后,沿着180千米的临时道路一路颠簸,历经13小时终于到达茂县灾后重建项目最前沿。该技术指导队共有26人,被分配到茂县所辖乡镇,每人负责1个乡镇并独立开展技术指导工作。耿秋红负责指导富顺乡,王双全负责指导凤城镇。
耿秋红再次翻开尘封十余年的援茂工作日志,心情十分激动……那一行行、一页页、一本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援建期间每一天的工作内容、施工进展、质量控制等。他走访乡党委乡政府及村委,同党员干部沟通交流、勘察现场实际、研究施工图纸、设法破解援建工作中瓶颈制约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中。
举目四望,一片废墟。大家住在政府在半山腰用彩钢板临时搭设的活动板房内,夏热冬冷,加之余震不断,室内时常发出“丝丝拉拉”的声响,让人倍感恐慌与无助。受余震影响,常有泥石流、山体滑坡,交通十分不便,生活物资短缺。茂县的气候用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形容再恰当不过。早晨下工地时,晴空万里,将被褥晾晒在院子里,中午随时会有阵雨光顾,等到晚上回去被子已湿透,睡觉简直成了难题。
每每回忆起与藏族羌族人民并肩奋战的那段岁月,耿秋红感慨颇多:“茂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,地处四川西北部。富顺乡是藏族羌族聚居地,藏族羌族与汉族的语言、风俗、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。援建茂县,留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孤独。但看到受灾同胞惨淡的光景,心头的那份孤独便不值一提。于是,我更加坚定信心,设法与乡村两级党组织沟通协调,尽最大努力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、理解及支持,以便形成合力,全力推进富顺乡的灾后重建工作。”
在山西省发改委和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,山西赴川援茂农房重建技术指导队历经120个日夜,克服工作环境的恶劣、工作场地多而分散、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,破解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难题,圆满完成技术指导任务,为四川茂县灾后重建出了力,也为山西省委、省政府争了光。
待到2011年9月30日,茂县灾后恢复重建和山西省对口援建任务全面完成。茂县人民已走出地震阴霾,羌乡大地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。山西省共完成学校、医院、住房、公路道路、广播电视、羌族博物馆和工业经济园区等10大类226个项目,投入援建资金21.62亿元,帮助茂县累计完成投资72亿多元,圆满完成中央交给山西的援建任务,赢得国家、四川省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。公司作为省属国有企业,从成立之初就坚定不移听党话,矢志不渝跟党走,在对口援建的这份荣光中也有一束属于自己的光环。
自此,公司更加关注茂县、汶川乃至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,大量选用四川劳务班组,深切关注并关爱着四川籍的农民工兄弟。2016年5月,公司在成都市成立山西三建四川分公司,下设办公室、财务、安全、生产、经营等职能科室,在成都市先后承建融创中坝项目、融创世纪中南建设南路项目、郫县杨国福食品项目,在广安市承建广安天立·澜悦府项目,以国企匠心与责任担当为四川省的发展持续发力。尽管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4年,但公司依然传承党的红色基因,弘扬抗震救灾精神,深耕四川建筑市场。
如今,唐山已经脱胎换骨,实现涅槃,昔日地震废墟满目疮痍,今天座座新家园俊秀挺拔。汶川也从山河破碎走向重生振兴,曾经哭泣的灾区,飞出欢歌笑语;曾经破碎的山河,耀出流光溢彩。伟大的抗震精神,是灾区崛起之魂,内涵着迎难而上、负重自强的基调,彰显着同心同德、共克时艰的风尚,体现着化危为机、奋发有为的魄力,刻画着敢为人先、勇于担当的品格。
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,分布地域广,发生频率高,造成损失重。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,尤其在唐山大地震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山西三建人始终与灾区人民一道风雨同担、勠力同心。山西三建集团一心向党,与共和国共成长,如今已跻身中国建筑业成长性200强企业,稳居“山西省10强骨干建筑业企业”,随时听从党的召唤,在国家有难之际,更有能力和实力履行国企担当与社会责任。
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始终激励党和人民砥砺前行,大地震可以震动山河,却不能震垮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。”
- 当前位置:首页 >天博TB官网(中国)有限公司 > 公司新闻
- 公司新闻